free性欧美hd另类精品,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在野外自慰和陌生人做了,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文淵雅閣
人為什么活著
2025-04-30 13:57:05

 

人為什么活著

          — 嚴文昌

 

 

追求人生三自由,

踐行人類大同世。

 

 

 

 

作者簡介:嚴文昌,福建上杭客家人,生于1967年孟秋。廣東科昱音響董事長,清華大學清藝校友總會副會長,文淵雅閣藝博館館長。第十屆世界莊嚴宗親總會榮譽會長、常務(wù)副會長。

 

 

 

 

一、人生之意

 

(一)為何活著

 

人為什么活著?

 

因為不想去死。

 

 

 

(二)為何不死

 

人為什么不想死?

 

人生美好,去深入體驗人生過程、探索生命意義。 

 

 

 

(三)人生意義

 

人生有何意義?

 

活在當下,去創(chuàng)造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提升生命維度。

 

縱觀人類歷史,對于生命的終結(jié),眾說紛紜:有一世、二世、三世、N世、輪回等各說,但不論有多少世,應先活好當世。

 

 

(四)人生價值

 

人最大的價值是此生為人,那人的一生怎樣度過才算有意義?無悔做人?不負此生呢?

 

《尚書》有云:“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此為“五福臨門”,若能得之,則人的一生過得較有價值。

 

 

(五)人生之修

 

那又如何才能獲得“五福人生”?

 

古人宿命論:“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但有些消極。

 

若以一讀書、二積德、三風水、四運氣、五命理之序勤修善煉,則能自主人生,過自己理想的生活。

 

 

 

 

 

 

 

 

二、五福人生

 

長壽、富貴、康寧、厚德、善終。

 

 

(一)長壽到老

 

從小到老,做四季人。安享人生一世全過程(活過80歲)。

 

 

(二)富貴品格

 

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社會地位。富有精神、貴在品格。

 

 

(三)康寧身心

 

身體健康、心靈安寧。身心合一、康泰祥和。

 

 

(四)厚德善行

 

人格健全、慈心善行、熱心公益、回饋社會。

 

 

(五)善終圓滿

 

壽終正寢、得償所愿、慎始善終、不留后患。

 

 

 

 

 

 

 

三、 修煉人生

 

一讀書,二積德,三風水,四運氣,五命理。

 

 

(一)讀書賦能

 

讀書追求上進,讀書可學習做人、做事、明理、娛悅、傳承。賦予人知識、能力、品格。

 

開拓思維模式,提升人的智商、情商、靈商(心靈境界)。  

 

1、技能(專業(yè))

 

知:深知本職(三維)

行:敦行精操(圓熟)

鑒:善鑒優(yōu)劣(標準)

文:作文達事(著作)

講:宣講傳教(宣傳)

創(chuàng):發(fā)明創(chuàng)新(創(chuàng)研)

 

 

2、管理(水平)

 

目標:清晰堅定(方向)

計劃:全面周詳(可行)

行動:勇往果敢(責任)

檢校:精細善進(合標)

總結(jié):揚長補短(完善)

 

 

3、認知(能力)

 

認知是思考體悟宇宙人生,并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和語言等。

 

認知能力之四個層級:自我、反思、多維、自然。

 

1)常識:

 

大眾之識,直觀感知(普通/讀寫)。

 

2)知識:

 

專業(yè)之識,理性思維(學術(shù)/論文)。

 

3)哲識:

 

思想之識,精密邏輯(哲學/研究)。

 

4)靈識:

 

靈悟神識,宗教信念(意靈/體系)。

 

5)心識:

    

自性空識,一念生心(信息/波動)。

 

6)炁識:

 

無形無識,無中生有(能量/陰陽)。

 

 

4、教育(學養(yǎng))

 

教育是自我認知的開發(fā):克服無明習性的遮蔽,拓展既定心維模式。

 

1)心性

 

了解本體到現(xiàn)象的性相雙開,和生命觀、宇宙觀。

(有為/無為,易/佛)

 

2)道德

 

認知善惡,揚善抑惡。從內(nèi)心開發(fā)到至善狀態(tài),隨心所意不逾矩。(致良知、中庸)

 

3)知識

 

 對現(xiàn)象世界的描述與解釋,認知人與外界的關(guān)系,增強人的生存能力。(科、哲、神、佛、易五學)

 

4)技藝

 

創(chuàng)造物質(zhì)與精神財富,提升生活品質(zhì)和心靈。(真善美)

      

 

 

(二)積德升格

 

君子以厚德載物,品行高尚,則以人的內(nèi)在格局為要,須自我修煉而精進,以期“心想事成”。

 

 

1、人之格局

 

1)內(nèi)在格局

 

學養(yǎng)、胸襟、眼界、膽識、毅力等心理素質(zhì)。

 

2)格局大者

 

達觀自信、全局謀劃、展望未來、自強上進、取長補短、相互成全、共創(chuàng)發(fā)展,則“心想事成”。

 

3)格局小者

 

悲觀怨恨、看重眼前、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畏難退卻、計較得失、推責自保,則“事業(yè)難成”。

 

 

2、修煉之法

 

1)立志

 

有理想、立愿景、目標清晰。

 

2)規(guī)劃

 

有思路、集良法、知行合理。

 

3)修行

 

不畏難、敢作為、持續(xù)精進。

 

4)內(nèi)觀

 

尚學習、常自省、善正修為。

 

5)結(jié)果

 

善總結(jié)、明優(yōu)劣、質(zhì)時價佳。

 

 

 

3、思維層次

 

1)隨眾

 

隨波逐流,無明無知。

 

2)自知

 

自主選擇,知道有方。

 

3)學習

 

見賢思齊,取長補短。

 

4)精進

 

化繁為簡,梳理求精。

 

5)創(chuàng)新

 

推陳出新,發(fā)明創(chuàng)造。

 

6)建業(yè)

 

思構(gòu)體系,創(chuàng)建佳業(yè)。

 

 

 

(三)風水造境

 

何為“風水”?

 

因空氣和水對人的生命最為重要,故名之。

 

個人心理活動是決定風水好壞的主要因素。

 

 

風水是一門宏大的學問,綜合天文、地理、環(huán)境、建筑、人文、藝術(shù)、心理、審美等諸學科,去發(fā)現(xiàn)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從而改善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福地福人居,身心健康,快樂生活。

 

 

1、人脈:社交活動

 

家親、朋友、同宗、同鄉(xiāng)、同學、同行、賢達、社團、組織等。

 

2、地利:區(qū)位優(yōu)勢

 

居住地、家鄉(xiāng)、就學地、工作區(qū)、特殊地等。

 

3、生態(tài):改善生活

 

人際關(guān)系、居住環(huán)境、工作情況、心身狀態(tài)等。

 

4、心善:仁者無敵

 

心善是最好的風水,境由心造,福人居福地。

 

5、心境:正能快樂

 

快樂是人的一種能力,修煉自己,獲持良好的心態(tài)。

 

1)心情開朗,善現(xiàn)美好。

2)心平氣和,笑罵由人。

3)淡泊名利,減少欲望。

4)為而不爭,自娛自樂。

5)了悟人生,法喜充盈。

 

 

 

 

 

 

(四)運氣創(chuàng)業(yè)

 

“運氣好”是指贏得小概率之事(如中獎),是無法臆測和掌握。

 

運氣是能量,做人要勤奮經(jīng)營事業(yè)。若達觀自信,博學多才,積極主動,時備待機,可加持賦能,提升成功概率,發(fā)展事業(yè)。

 

1、運營(術(shù))

 

運籌帷幄(鬼谷子)

 

1)章程規(guī)則

 

愿景謀劃、運營方式,財富分配,管理制度。

 

2)團隊建設(shè)

 

組織架構(gòu)、分工協(xié)作、人事行政、權(quán)責分配。

 

3)運作流程

 

崗位職責作業(yè)手冊、品質(zhì)督導、正負激勵。

 

4)營銷策略

 

市場定位、產(chǎn)品策劃,銷售方案、客服管理。

 

 

2、決策(勢)

 

把握時機(陰符經(jīng))

 

1)資源整合

 

人力、物資、金融、社情等。

 

2)把握時機

 

堅定信心、分析行情、隨時準備、痛點危機。

 

 

3、功成

 

 順道而為(易經(jīng))

 

 

1)高維潛能

 

人乃萬物之靈,是宇宙生命全息體。當弘發(fā)正念,用內(nèi)心意識覺知主導,關(guān)停大腦算計,減少精神內(nèi)耗,進入高維意靈狀態(tài),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

 

2)愿力精進

 

愿力是生命之源,人之初心。 愿力覺知:喜歡,熱愛,幸福,美好,共享,服務(wù),利眾生。

 

3)熱愛事業(yè)

 

做自己熱愛的事:好奇、專注、當下、寧靜、品質(zhì)、完美,喜悅,享受。

 

4)成功之行

 

熱愛之事,不論大小,須做好做精,追求高水準、高品質(zhì),不斷完善、精進,樂此不疲,功到自成。

 

5)輝煌人生

 

所為之事,做成公共、公需、公益品去服務(wù)社會,利益眾生,與大眾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就能匯聚巨大的能量,有無限的生命力、發(fā)展力和創(chuàng)造力,成就人生輝煌

 

自主命運,  活出精彩 , 無悔此生。

 

 

 

 

 

(五)生命倫理

 

探求宇宙起源

生命演化

文明衍展

 

1、知天命

 

自然規(guī)律“道” 

 

 

 

 

 

 

 

1)中華哲理

 

一陰一陽之謂道,人乃萬物之靈,天人地合一。

 

 

① 無極無

 

1)無極隱性

 

0 維冥空,無極無限。

暗質(zhì)暗能,無形無象。

寂凈無為,真空不動。

本性具足,不生不滅。

 

2)波粒暗質(zhì)

 

無極質(zhì)為暗物質(zhì),波粒相疊,靈性感覺,充滿無極。

 

3)靈體暗能

 

靈質(zhì)體為暗能量,斥力作用,高敏感性(靈力),全覺全通,不生不滅,先天之炁。

  

 

② 太極時空

 

太極顯性,三維世界。

天道元炁,陰陽五行。

因緣和合,無中生有。

宇宙圓融,天衣無縫。

循環(huán)往復,無始無終。

 

陰陽動,衍生萬物;

白陽黑陰,相輔相成;

平衡發(fā)展,失衡衰弱;

能量動,物極必反。

 

 

 

③ 陰陽五行

 

1)陰陽能量(炁)

 

A、道論:事物本體、本源。

 

B、三態(tài):統(tǒng)一、對立、互化。

 

C、觀念:

陰隱陽顯,外陽內(nèi)陰

天陽地陰,正陽反陰

雄陽雌陰,單陽雙陰

展陽縮陰,動陽靜陰

純陽不生,孤陰不長

一體兩面,不可分刈

 

2)五行生克(性)

 

質(zhì)能轉(zhuǎn)換,內(nèi)在變化。

 

A、相生:土、金、水、木、火、土

 

B、相克:土、水、火、金、木、土

 

C、狀態(tài):

a、火:陽遠大于陰(熱能)

b、木:陽略大于陰(植物)

c、土:陰陽平衡態(tài)(土地)

d、金:陽略小于陰(金屬)

e、水:陽遠小于陰(液體)

 

 

④ 河圖洛書

 

元初為炁,形質(zhì)混沌;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陰陽互動,五行生克;

質(zhì)能轉(zhuǎn),天人合德。

 

顯五藏十,雙十十五;

陰陽相間,九宮八卦。

 

 

⑤ 八卦表象

 

乾坎艮震 巽離坤兌

 

陰陽兩爻,剛?cè)嵯酀?/span>

兩爻層疊,萬千變化;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

哲理符號,自然表象;

至簡至易,深邃無窮。

 

 

⑥ 易道演化

 

宇宙人生之起源和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

 

1)無極:

 

隱性無界,虛空無限(不易)

 

 

2)太極:

 

顯性世界,一元本體(顯易)

 

 

3)二儀:

 

陰陽二氣,能量互動(簡易)

 

 

4)四象:

 

循環(huán)變化,質(zhì)能互換(變易)

 

 

5)八卦:

 

生發(fā)表象,事物現(xiàn)象(交易)

 

 

0 陰 1 陽,二進代碼。

虛擬時空,底層邏輯。

 

 

⑦ 始經(jīng)《周易》

 

1)建構(gòu)時空

 

炁、形、質(zhì)、數(shù)、象,建構(gòu)宇宙時空合一。天圓地方,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

 

2)變化之易

 

日月為易,象征陰陽、變化之意。易即為道,恒常之真理。

 

3)自然規(guī)律

 

詮釋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生衍、演化和運行之道,順天為吉,逆天則兇。

 

4)四大功能

 

象為掛像,思維清晰,以象組數(shù)。

 

數(shù)為字定,心中有數(shù),以數(shù)推理。

 

理為規(guī)律,明理通達,以理釋象。

 

卜為卜算,預測未知,趨利避害。

 

 

 

5)識乾卦:主導

 

A、大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B、卦辭:元(慎始)、亨(互通)、利(義利)、貞(公正)。

 

C、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能屈能伸、不強出頭)。

 

D、六爻:

 

初九(剛):潛龍勿用(事前準備)。

 

九二(柔):見龍在田(選擇對象)。

 

九三(義):惕龍在乾(憂患勤奮)。

 

九四(仁):躍龍在淵(成敗擔當)。

 

九五(陽):飛龍在天(實現(xiàn)理想)。

 

上九(陰):亢龍有悔(感恩自?。?。 

 

 

6)識坤卦:輔佐

 

A、大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B、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操守),安貞吉。

 

C、用六:利永貞(忠貞不移、無才是德)。

 

D、六爻:

 

初六(動):履霜冰至(未雨綢繆)。

 

六二(入):剛直方大(遵道而行)。

 

六三(深):含章可貞(謹慎深入)。

 

六四(顯):括囊無咎(慎始善終)。

 

六五(靜):黃裳元吉(泰然處之)。

 

上六(代):龍戰(zhàn)于野(避讓不居)。

 

 

7)識六爻:

 

A、爻之意:交,日月交會。代表陰陽氣化,萬事萬物在不斷交變。

 

B、六爻意:初難知、二多譽、三多兇、四多懼、五多功、上易知。

 

 

8)卦排列:

 

A、卦畫排列:二二相偶,非覆即變。

 

B、卦序排列:六十四卦反映萬事萬物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過程,象征六十四種情景。 

 

 

⑧ 易學流變

 

易經(jīng)為華夏文化之源,群經(jīng)之始、之首。

 

1)傳儒家

 

偏陽論,講有為、人道、倫理、治世。

 

2)傳道家

 

偏陰論,講無為、天道、道德、修煉。

 

3)傳中醫(yī)

 

陰陽平衡論,講人體、均衡、治病、養(yǎng)生。

 

4)傳百家

 

諸子百家,陰陽比例,各有所重。

 

5)融佛家

 

離苦得樂,講緣起、世界、空性、修行。

 

 

 

 

 

 

 

 

 

2)佛學教育

 

離苦得樂、覺悟宇宙人生法則。

 

佛法般若智慧,但現(xiàn)處末法時代,若持正法修行,可福慧雙增,人生圓滿。

 

 

① 初時因果

 

十二緣起,《阿含經(jīng)》講因果,此生彼生、此滅彼滅。人乘五戒,天乘十善,四圣諦,八正道,小乘四果,自我解脫,無念涅槃。

 

 

② 二時中觀

 

緣生緣起,《金剛經(jīng)》講中觀,四重二諦,無常無住,無義無生,性空無我,空性無法。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③ 三時唯識

 

藏識緣起,《愣伽經(jīng)》講唯識,轉(zhuǎn)識成智,圣者自證法,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藏識大海,境界風動,轉(zhuǎn)識浪起。攀緣真如,證道成佛。

 

 

④ 佛法四乘

 

小乘:聞法信持(凡夫)

中乘:悟法釋義(羅漢)

大乘:如法修行(菩薩)

上乘:了法見性(佛陀)

 

 

⑤ 性相

 

佛(真如)→性(自性)→心(本心)→法(法則)→相(現(xiàn))。

 

1)離妄還源

 

自性真如→遇緣(念、想、境、見…)生心(本心、妄心)→心生萬法(無量無邊)。本心隨順無住真清凈(自在無為法界智),妄心執(zhí)相幻境染習性(煩苦有為世界識)。轉(zhuǎn)染成凈,回歸自性。

 

2)應觀世界性,一切唯相造。(凡夫)

 

3)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圣者)

 

 

⑥ 了悟見性

 

1)五智內(nèi)性

 

成所作智

凡夫肉眼,持戒行善(感性)

 

妙觀察智

天人天眼,分別不二(理性)

 

平等性智

羅漢眼,人法無執(zhí)(個性)

 

大圓鏡智

菩薩法眼,真妄和合(本性)

 

法界體性智

佛陀佛眼,明心見性(自性)

 

 

2)九識表相

 

 

五識感官(感識):無明之行,身(資糧)

 

六識思想(意識):起心動念,境(加行)

 

七識末那(轉(zhuǎn)識):轉(zhuǎn)識成智,界(見道)

 

八識阿賴耶(藏識):生命本體,心(修道)

 

九識奄摩羅(清凈識):全息本源,空(證道)

 

 

3)明心見性

 

境由心造,萬事萬物由心所現(xiàn)。

 

自性(真如)一念(波動)生心,念起心生,信息體無形無質(zhì)。   

 

萬法皆空,萬事萬物皆為性空。

 

隱性陰陽無波動,念滅空性,一真法界。

 

4)隨喜功德

 

無欲無求,自由自在,隨意生活,無妨無害。

 

慈悲喜舍,普渡眾生,上善仁愛,功德圓滿。

 

 

⑦ 佛學演進

 

構(gòu)建世界觀,東西方文化交融,修心之學。

 

1)釋迦牟尼:

 

公元前565 - 486年,太子,35歲覺悟成佛。宣說: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五蘊、四禪、三明等。講求眾生平等,離苦得樂。

 

2)亞歷山大:

 

公元前356 - 323年,國王(馬其頓),亞里士多德學生(四因、四大、緣起),前329年吞并古印度。

 

3)阿育王塔:

 

公元前303 - 232年,國王(首陀羅),立地成佛,弘傳佛教,組織第三次法會。

 

4)劉莊引經(jīng):

 

公元28 - 75年,東漢皇帝。68年在洛陽建白馬寺,譯《四十二章經(jīng)》,講離欲,修布施、持戒、禪定而生智慧。以《阿含經(jīng)》內(nèi)容為主。

 

 

5)馬鳴大乘:

 

公元一世紀,開創(chuàng)《大乘起信論》,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遇緣長六粗。

 

 

6)龍樹中觀:

 

公元144 - ?年,開創(chuàng)中觀學,緣起性空。著《中論》、《大智度論》等。

 

7)達摩禪宗:

 

公元 ?- 536年,禪宗祖師,傳《愣伽經(jīng)》,藏識緣起,為本體(0維)。

 

8)惠能壇經(jīng):

 

公元638 - 713年,禪宗六祖。倡導頓悟法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自性空足),《六祖壇經(jīng)》。

 

 

 

 

 

 

3)神學文化

 

① 神學認知

 

人是神的奴仆,有欲望原罪需拯救。

 

神為精神、神靈,具有超能力、超自然之功。

 

超越理性和經(jīng)驗,不能靠邏輯和理性去推理。

 

 

② 神學思維

 

神造人類,信仰崇拜,真愛服從,與神同在。

 

信仰是對思想、事物確信之固化狀態(tài)。

 

 

③ 神學功用

 

解決人的來源、生死、救贖、歸宿等問題。

救善懲惡,凈化心身,精神統(tǒng)治。

 

 

④ 西方神論

 

創(chuàng)造世界,唯我獨尊,不可有其它偶像。人性本惡,二元對立。二世生命觀。天堂、人間、地獄三世界觀。

 

 

⑤ 宗教流派

 

《圣經(jīng)》(新約、舊約)猶太、天主、基督、東正教經(jīng)典?!豆盘m經(jīng)》伊斯蘭教經(jīng)典?!斗屯咏?jīng)》婆羅門教。

 

 

⑥ 摩西十約:

 

不可有其他神,不可偶像崇拜,不可妄呼神名,安息日要禮拜,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假證害人,不可貪戀人物。

 

二世生命觀有末日大審判,無罪者上天堂,有罪者下地獄。

 

 

⑦  伊斯蘭教

 

1) 追求目標:

和平、平等、安寧的思想,兩世吉慶觀。

 

2) 念誦真言:

萬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真主使者。

 

3) 六信:

信安拉、天使、經(jīng)典、先知、前定、后世。

 

4) 五功:

念、禮、齋、課、朝。

 

 

 

 

 

 

 

 

 

4)西方哲科

 

哲學是認知宇宙人生、事物現(xiàn)象本質(zhì)的學問。

 

科學是意識體(理念)被證明的事物。

 

 

① 哲科思想

 

1)由知信證

 

宗教由信而知,哲學由知而信,科學由證而信。

 

2)求真驗證

 

神學(求信仰)→ 哲學(求真知)→ 科學(求驗證)

 

3)哲科體系

 

思考想象、邏輯建模、試驗實證。

 

4)哲科內(nèi)容

 

探測物質(zhì)的本體,

研究生物的進化,

追尋意識的本源,

探索宇宙的運行,

構(gòu)建生態(tài)的模型,

分科專業(yè)的驗證。

 

 

②  哲學體系

 

1)哲學鼻祖

泰勒斯,公元前 -- 620年,提出“水”為生命之源。

 

2)原子之父

留伯基,公元前 ?-- 500年,提出“原子”為物質(zhì)本體。其弟子德諾克利特,認為原子內(nèi)虛空,不可分。

 

 

3二論三要

 

A、唯物論

以物質(zhì)為本源派生意識靈魂。

世界可知,非全知。一元物質(zhì)(機械),二元物質(zhì)、運動(辯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B、唯心論

以意靈派生世界萬物。

世界萬物先有理念。有存在客觀與理念主觀之分。

現(xiàn)實即合理。

 

C、形而上學

先驗之道。認識自己的靈魂神識和意識形態(tài),一切存在、現(xiàn)象之原因和本源。

 

D、認識論

探究真識,真理自然,信念事實,知識實用

 

E、倫理學

道德準則,善惡人性,是非事理。

 

 

F、美

外形實純,內(nèi)在意品,真善為美。

 

 

 

 

 希臘三賢

 

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在文學、藝術(shù)、哲學領(lǐng)域作出開創(chuàng)性貢獻。

 

1) 蘇格拉底:

 

倫理道德要由理智來決定。

 

 

A、倫理哲學:

探討人生目的和善德。

 

 

B、追求真知:

自知無知,認識自已(反詰問),愛智真善,真理唯一。

 

C、分離分化:

人與自然分離,精神與物質(zhì)分化。

 

D、 因果定律:

自然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前因后果,有生必死。(辯證法)

 

2) 柏拉圖:

 

A、唯心哲學(客觀)

a、世界由理念(真實存在)和現(xiàn)象(感官認識)組成。

b、理念是實物的原型,不依賴于實物而獨立存在。

 

B、《理想國》論:

法律治國,哲學家管理,勇士衛(wèi)國,公民勞作。三個階級,各司其職,互不干涉。

 

C、宇宙之觀:

開始為一片混沌。數(shù)學宇宙觀,為圓球。(天圓)

 

 

D、四科教育:

算術(shù)、幾何、天文、音樂。

 

E、純戀愛觀:

精神與肉體分開。

 

3) 亞里士多德:

 

希臘哲學集大成者,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A、自然哲學:

a、現(xiàn)實主義,知識起源于感覺。

b、形式因蘊藏在自然物體內(nèi)潛伏,當物體一旦有發(fā)展,就會顯露出來。(四因/藏識)

 

B、科學之分:

a、理論類:數(shù)學、自然科學、形而上學。

b、實踐類:倫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戰(zhàn)略學、修飾學。

 

 

C、世界之觀:

a、世界由形式與質(zhì)料和諧一致所組成。(緣起)

b、土、水、火、氣四種元素組成物質(zhì)。(四大)

c、以太構(gòu)成天體。

 

D、形式邏輯:

用概念、判斷、推理三段論形式論證。

 

E、分科教學:

重實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④ 科學體系

 

1)精神:質(zhì)疑與追問,批判與創(chuàng)新。

 

2)方法:實體與結(jié)構(gòu)還原。

 

3)邏輯:證明、證偽、數(shù)理。

 

4)知識:公理、定理、推論、實證、結(jié)果。

 

 

 

 

 

 

⑤ 量子力學

 

1)疊加態(tài)

 

波粒二象性,所在空間位置不確定。

 

2)坍宿態(tài)

 

當被觀測時即變?yōu)楣潭☉B(tài)。有意識形態(tài)變化(靈性)。

 

3)糾纏態(tài)

 

多個粒子相互作用后形成整體性質(zhì),整體概率(復數(shù))。

 

 

4)力學態(tài)

 

 

時空平直,量子漲落,隨機概率,可超光速,信息守恒,時物分離(牛頓)。

 

 

 

⑥ 相對時空

 

1)狹義論

 

A、光速最快、質(zhì)能轉(zhuǎn)換、時空平直、時間彭脹。

 

B、若物質(zhì)以光速運動,時間則停止。

 

C、若無物質(zhì)運動、能量傳遞、信息傳播就可超光速。如空間膨脹、量子糾纏、虛光子、影子、光斑、蟲洞等。

 

2)廣義論

 

A、場方程:質(zhì)量、能量、動量、應力、壓力彎曲時空(等效引力)。

 

B、運動方程:物質(zhì)由時間流失快(高)向慢(低)方向運動??臻g上距離最短、時間上流逝最慢。

 

3)相對論

 

時空彎曲、光滑、預設(shè),不超光速,信息不守恒(熵),時物同在(萊布尼茨)。

 

 

 

⑦ 物理世界

 

1)物質(zhì)構(gòu)成世界

 

粒子和場(希格斯)。

 

2)能量驅(qū)動世界

 

強、弱、電磁、引四力。

 

3)信息運行世界

 

A、對稱/守恒(可逆)。  

B、熵增/時間(不可逆)。

 

 

4)熵增定律

 

自然狀態(tài)下,熵只會越來越大(不可逆轉(zhuǎn)),直到熱寂(宇宙毀滅)。

 

 

 

 

 

⑧ 標準模型

 

 

      

1費米子:實物粒子

 

上、下夸克(色荷)組成質(zhì)子、中子,原子核、電子組成原子。

 

 

2)玻色子

 

傳遞(互換)力

 

強力(膠子)捆綁上、下夸克組成質(zhì)子、中子,再組成原子核。

 

弱力(Z、w)轉(zhuǎn)換上、下夸克,讓質(zhì)子、中子相互轉(zhuǎn)換,創(chuàng)造各種化學元素。

 

電磁力(虛光子)把原子核和電子捆綁一起形成原子。

 

 

3希格斯場

 

分布于空間的每個角落,激發(fā)產(chǎn)生粒子(對稱性破缺),而粒子在運動過程中受“湯川耦合”作用,成為重粒子而有了質(zhì)量。 

 

61種基本粒子、對應每個場(希格斯)。場可以激發(fā)出粒子,粒子可以構(gòu)造場,是一體兩面。

 

 

4實物組成:

 

地球上所有的實物,都是由“上夸克、下夸克、電子”三種粒子組成。

 

 

5電磁力:

 

A、電荷之間交換虛光子產(chǎn)生電磁力。

 

B、生活中常用的是電磁力,如聲音、顏色、溫度、化學反應、生命現(xiàn)象等。

 

 

6)最小作用量原理

 

物質(zhì)總是沿著消耗(浪費)能量最低的路線運動。

 

 

7)宇稱守恒:

 

每一個連續(xù)的對稱變換,都有一個守恒量與之對應。

 

現(xiàn)有物理規(guī)律是以諾特定理“宇稱守恒”為基礎(chǔ)。

 

A、能量守恒:時間平移對稱性。

 

B、動量守恒:空間平移對稱性。

 

C、角動量守恒:空間方向旋轉(zhuǎn)對稱性。

 

D、電荷守恒:相位角度旋轉(zhuǎn)對稱性。

 

 

8) 楊、米爾斯方程:

 

A、電荷守恒定律:U1對稱(1軸)。

 

B、弱同位旋守恒定律:SU2對稱(2軸)。

 

C、色核守恒定律:SU3對稱(3軸)。

 

電磁力、弱力、強力本質(zhì)上都是自旋相位對稱性的結(jié)果。 

 

 

 

 

 

 

化學元素

 

 

1元素表:

 

弱力使上、下夸克轉(zhuǎn)換,又使質(zhì)子、中子轉(zhuǎn)換,形成鐵Fe元素(26)排位后面俘獲中子變化出80%化學元素。 

 

2)核聚變:

 

A、Fe前面的元素,在宇宙大爆炸時產(chǎn)生氫、氦、鋰最小元素,恒留內(nèi)部從小到大聚變生成,可以核聚變。

 

B、E=MC² 原子彈0.1%、氫彈0.3%、夸克彈2.4%、反物質(zhì)彈100%。

 

C、反物質(zhì)為世界上最貴的物質(zhì),1克>60萬億美元。1公斤即可毀滅地球。

 

3)宇稱不守恒:

 

楊振寧、李政道發(fā)現(xiàn)弱力使中微子只左旋,打破“宇稱守恒”定律。 

 

4)弱力作用:

 

弱力使電荷、空間、時間單獨反轉(zhuǎn)不對稱(但CPT聯(lián)合反轉(zhuǎn)對稱),使正反物質(zhì)時差十億分之一,不能全部湮滅,而形成粒子。若無弱力,生命則不能產(chǎn)生。

 

5)對稱破缺:

 

A、對稱不能連續(xù)變化:

 

主流 (對稱)→ 異變(不對稱)→主流(分化)→異變(殘化)→

 

B、對稱性越低、守恒性越差、理論適用范圍越?。?/span>

 

宇宙大爆炸→四種力→凝聚態(tài)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社會學。

 

C、對稱破缺造就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物研之域

 

物理學研究的六大領(lǐng)域:

 

1)原子物理

 

研究原子、分子、光子等幾個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激光、量子糾纏、量子計算等。

 

2)凝聚態(tài)物理

 

研究成千上億個原子聚集在一起后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如超導、液晶顯示器、量子霍爾效應等。

 

3)高能物理

 

研究夸克、中微子、希格斯場粒子。用粒子對撞機撞粒子,驗證“標準模型”。

 

4)天體物理

 

研究黑洞、暗物質(zhì)、暗能量、天體演化等宇宙現(xiàn)象。接收宇宙信息進行分析。

 

5)弦論和量子引力

 

統(tǒng)一四種基本作用力。弦論偏數(shù)學,統(tǒng)一了四力。量子引力偏物理。但至今沒有實驗證據(jù)。

 

 

知識非真

 

當今超出廣義相對論和粒子標準模型的理論是猜想(未能實證)。

人類一切知識,只是一個主觀思維模型,并不是客觀世界的本真反映(非真知)。

 

 

 

 

 

5)生命演化

 

① 宇宙時空(億年前)

 

真空 奇點大爆炸之宇宙起源 (138 )→ 超星系團(137)→ 星系團(136)→銀河系(135)→ 太陽系 (50 )→ 地球 (46 )…

 

 

② 地質(zhì)年代(億年前)

 

1)隱生宙

 

A、冥古宙( 46 )

 

地球形成期,出現(xiàn)海洋、細菌。

 

B、太古宙 (38)

 

地殼形成期,出現(xiàn)海藻類,冰河期。

 

C、元古宙( 25 )

 

地礦形成期,出現(xiàn)多細胞類生物。

 

2)顯生宙

 

A、古生代 (5.7)

 

地球進入太陽系,微生物時代。

 

 

B、中生代 (2.5)

 

地月系形成,恐龍時代。

 

C、新生代 (0.65)

 

哺乳動物自崛起,動物時代。

 

 

3) 十一紀:

A、寒武紀( 5.7 ):出現(xiàn)無脊椎動物,海洋生物大爆發(fā)。

B、 奧陶紀 5.1):出現(xiàn)原始魚類,無脊椎動物繁盛。

C、志留紀 4.4):出現(xiàn)陸生蕨類植物和有頜類動物。

D、 泥盆紀 4.1):出現(xiàn)兩棲類動物和子植物。

E、石炭紀 3.6):出現(xiàn)爬行類動物,大規(guī)模森林(煤炭形成)。

F、 二疊紀 2.9):出現(xiàn)松柏,海洋生物大絕滅。

G、三疊紀 2.5):出現(xiàn)卵生類動物(恐龍),盤古大陸形成。

H、侏羅紀( 2.1):出現(xiàn)始祖鳥類,爬行動物繁盛。

I、白堊紀( 1.35 ):出現(xiàn)哺乳類動物,恐龍滅絕,造山運動期。

J、第三紀 0.65):出現(xiàn)古猿人,大部分哺乳動物自崛起,被子植物繁盛。

K、第四紀 248萬年前 ):更新世出現(xiàn)智人,人類進化,冰河時期。全新世(1.2萬年前)出現(xiàn)人類社會。

 

 

 

③ 生命演化

 

海洋→ 細菌→ 細胞→器官→ 軟體→ 脊椎→ 哺乳→ 靈長→ 人類

 

物種→ 感知→ 意識→ 思維→ 思想→ 文化→ 文明→ 社會

 

 

④ 物種進化

 

1)物種可變,共同祖先。

 

2)適者生存,物競天擇。

 

3)由低進高,生物由低級向高級進化。

 

4)古猿變?nèi)?,古?nbsp;→ 原始人 → 智人 → 現(xiàn)代人。

 

 

 

⑤ 人類生命:

 

1)有額葉新皮層,故有理性(精密邏輯)能力。

 

2)人類是個復雜而神秘的物種在地球上生存,可能來自于外太空,但不可自知。

 

3)人體就象一個小宇宙,其基因包含所有信息與宇宙相通,個體與整體相互依存,有無窮的奧妙、變化和潛能 …

 

4)人體器官由細胞組成,每秒鐘分裂(生變)300多萬個,100天換掉身體90%以上的細胞,相續(xù)依存,精密運行。但人類還有太多未知 ,不解自身。

 

5)起心動念、同頻共振,宇宙萬物、意念投影。

修煉身心性、凈化無欲,明心見性,靈歸本源?

 

 

 

⑥ 大腦之識

 

1)存儲信息

 

人腦約有860億個神經(jīng)元,神經(jīng)元平均約有8000個突觸,突觸之間有幾十種神經(jīng)遞質(zhì)。

 

人腦大約能儲藏幾十萬GB信息。

 

2)增加智力

 

智力是神經(jīng)元記憶數(shù)量的疊加涌現(xiàn)效應(量變引發(fā)智變)。

 

3)人腦記憶

 

會自動清除不重要信息(無用、少用、不深刻)。

 

加強記憶須經(jīng)常讀看、思考、回憶、書寫等。 

 

4)追求真知

 

人腦雖強,但終究有限,人類歷史比之宇宙乃極渺小,故存在未知之知、不解之謎乃常態(tài)。但追求真知無限……

 

 

5) 提升意靈

 

人類感官所限于頻率范圍大小和生活在三維時空,不能直觀無形之態(tài),但可通過修行而感知高頻之境:有形的肉體意識(低頻識神),提升到無形的靈性意識(高頻元神)。

 

 

 

 

⑦ 人類命運

 

1) 生命狀態(tài)

 

 

碳基生命,器官結(jié)體,大腦運行,感官意識,精密思維,發(fā)明創(chuàng)造。

  

2) 生命過程

 

業(yè)力信息決定出生狀況。

 

成長環(huán)境決定意識形態(tài)。

 

認知能力決定生活現(xiàn)狀。

 

愿力精進決定人生價值。

 

意靈覺悟決定生命維度。

 

自造編演決定人生命運。

 

 

3) 人生何為

 

不知何來?不知何物?不知何終?

匆匆百年,苦累一生,光來光去,不知為何?

 

 

 

 

 

 

⑧ 時空之觀

 

  真空→ 波動→ 能量→ 奇爆→ 粒子→ 夸克→ 質(zhì)中→ 核電→ 原子→ 分子→ 物質(zhì)→ 萬物→ 地球→ 太陽→ 銀河→ 星團→ 宇宙 …

 

1)蓋天說

 

(新石器)天圓地方,眼見為實。狩採時代。

 

2)地心說

 

(托勒密)以地球為中心,農(nóng)牧時代。

 

3)日心說

 

(哥白尼)以太陽為中心,航海時代。

 

4)絕對時空說

 

(牛頓)萬有引力,工業(yè)時代。物質(zhì)在時空里。(外在分離)

 

5)相對時空說

 

(愛因斯坦)時空彎曲,核電時代。物質(zhì)與時空一體。(內(nèi)在一起)

 

6)量子時代

 

(哥本哈根學派)不確定性…信息時代。世界是概率隨機變化。(無常性)

  

7暗物暗能

 

A、暗物質(zhì):

a、一種不可見的物質(zhì),可能是星系的粘合劑,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團及宇宙中,約占總質(zhì)量的85%  。

b、組成暗物質(zhì)的是弱相互作用有質(zhì)量粒子,但還未被直接探測到。

 

B、暗能量:

a、驅(qū)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起斥力作用。

b、和暗物質(zhì)一樣,都不會吸收、反射或輻射光,故不可見。

c、可能是正、反物質(zhì)湮滅所產(chǎn)生的能量。

d、宇宙總能量:暗能量占68.3%、暗物質(zhì)占26.8%、常規(guī)物質(zhì)占4.9%  。 

 

8)黑洞白洞

 

A、黑洞

a、一種特殊天體,無法直接觀測,時空曲率極大,吞噬鄰近區(qū)域的任何物質(zhì)、信息(包括光)。

b、黑洞由垂死恒星崩潰時向中心塌縮而形成。 

 

B、白洞:

a、一種超高致密天體,向外圍噴射各種星際物體與宇宙能量。(X、宇宙射線)

b、與黑洞相反,進入黑洞的物質(zhì),最后可能從白洞出來到另外的宇宙。

 

C、蟲洞:

連結(jié)兩個遙遠時空的隧道,象漩渦轉(zhuǎn)瞬即逝??赡苁沁B接黑白兩洞的時空隧道。

 

 

9)宇宙各說:(猜想)

神創(chuàng)論,自然論,奇點爆炸論,正反宇宙論,多宇宙論,時空絕對論,時空相對說,物識論(唯物/唯心),平行論,球形論,馬鞍形論,甜圈形論,熵增/熵減論。

 

 

⑨ 多維時空:(猜想)

 

1)0維:一切靜止、一無所有,大爆炸前的狀態(tài)。

 

2)0點、1線、2面、3立體等時空維度,及四維、N維時空。

 

3)高維是低維的疊加,低維是高維的投影。

 

4)超弦理論:

 

任何基木粒子都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閉合的弦。好象把六個維度(共十維)緊緊地蜷縮起來的橡皮筋圈,不停地在空間中振動。

 

 

 

 

 

 

 

 

 

2、盡人事

 

遵道而行“德”

 

東方人文農(nóng)牧文明

西方科技工商文明

 

越原始簡單的事物,越具奠基性和穩(wěn)定性。如辨證法和糧食。

 

 

1)儒家治世(修今生)

 

仁義雍容,浩然正氣。解決人之需、人與人的關(guān)系,追求成圣平天下。

 

① 儒學經(jīng)典

 

《四書》、《五經(jīng)》、《易傳》等。

 

 

 成圣之道

 

小人文人正人→ 大人→ 賢人→圣人。

 

1小人

 

無明,不知道,追名逐利,物欲橫流,勞碌終生,不知所為,貪享五欲(財、色、名、食、睡)。

 

2)文人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尊師重學,勤奮精進,學習六(禮、樂、射、御、書、數(shù))。

 

3正人

 

精研學問,自強不息,志高潔雅,品行端正,踐行五德(溫、良、恭、儉、讓)

 

4大人

 

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智才兼?zhèn)洌?/span>為公利民,服務(wù)大眾,大人之學,通曉六經(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

 

5

 

碩學廣博,德高望重,賢明通達,著作育人,功成名就,教授五常(仁、義、智、勇、潔)。

 

6圣人

 

內(nèi)外王,了知宇宙人生,順道而行,開辟洪荒、創(chuàng)教化人,利益眾生,弘道三立一平(立言、立德、立功、平天下)

 

 

 

③ 文人六藝

1)禮:禮節(jié),禮儀。規(guī)章制度,管理法則。古有五禮吉、兇、賓、軍、嘉。

 

2)樂:音樂。表情達意,藝術(shù)創(chuàng)作、欣賞。古有六樂即云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3)射:射箭技術(shù),軍事技能,戰(zhàn)爭素養(yǎng)。古之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4)御:駕駛馬車的技術(shù),運籌帷幄,領(lǐng)導能力。古有五御為鳴和鸞,逐水車,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書:指書作(書寫,識字,作文),造字六書即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6)數(shù):數(shù)字,算術(shù)。也指理數(shù)、氣數(shù)。謀劃周詳,決勝千里。

 

 

 

 

④ 大學之修

 

1)人生三綱

 

A、明明德

彰顯良知,率性知道,正大光明。

 

B、親民

躬行一體,推已及人,學教新人。

 

C、止于至善

內(nèi)圣外王,天下為公,大平盛世。

       

 

2)修德七進

 

A、知:認知思考,宇宙人生,修養(yǎng)學問。

 

B、止:最高理念,成圣至善,中庸之道。

 

C、定:堅定目標,發(fā)愿篤行,持之以恒。

 

D、靜:內(nèi)心寧靜,規(guī)劃思考,釋放潛能。

 

E、安:平和安祥,堅毅不移,精進事業(yè)。

 

F、慮:深思熟慮,理性權(quán)衡,明智決擇。

 

G、得:覺悟了知,遵道而為,修得正果。

 

 

3)修身八目

 

A、格物:

格除欲望,探索事物之運行規(guī)律。

 

B、致知:

知行合一,認知事物的本質(zhì)、本源。

 

C、誠意:

不欺人己,對待人事態(tài)度誠懇、真心實意。

 

D、正心:

正念中和,擺正己心于中正之位。

 

E、修身:

能德雙修,學習技能、陶冶情操,身心健康。

 

F、齊家:

家和業(yè)興,勤儉和睦,耕讀孝悌,無后為大。

 

G、治國:

天下為公,親民一體,共商共建,共和共享。

 

H、平天下:

天下大同,仁愛和平,安居樂業(yè),和諧衍展。

 

 

⑤ 中庸之道:

 

1)遵天理:

 

天命之謂性(天性、本性)。

 

率性之謂道(天道、遵性)。

 

修道之謂教(教育、教養(yǎng))。

 

2)致中和:

 

中者:天下之大本(適中)也,

 

庸者:中道之用(遵循)也,

 

和者:天下之達道(中節(jié))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陽明心學:

 

1)心即是理:

 

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內(nèi)求)。

 

心外無物(無關(guān)聯(lián))。

 

人人都可成圣賢(本性自足)。    

    

2) 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理論與實踐合一。

 

3)致良知:

 

無善無惡心之體(清凈自性),

 

有善有惡意之動(分別執(zhí)著),

 

知善知惡是良知(自覺之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格除物欲)。

 

認識善惡的本質(zhì),

 

加強人道德修養(yǎng)。

 

 

傳承經(jīng)典

 

1)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2)用兵之法

 

夫用兵之法,以全為上,破為下,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拔人之城而非攻,毀人之國而非久,必以全爭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3)大任之人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君子之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5)吾師之道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吾師之道,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學。

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6)讀書三境

眼中之書,五官感知

語言意識,文字智商。

腦中之書,記存思考

理念靈悟,內(nèi)觀靈商。

心中之書,明心見性

天道元炁,實相理商。

 

7)中華年譜

-6000年三皇:天皇燧人氏,地皇神農(nóng)氏,人皇伏羲氏。

-3000年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

-2070年夏啟

-1600年商湯

-1046年西周姬發(fā)

-770年春秋平王

-475年戰(zhàn)國分晉

-221年秦朝贏政

-206年西漢劉邦

8年新朝王莽

25年東漢劉秀

220年三國曹魏劉蜀孫吳

265年西晉司馬炎

317年東晉司馬睿

386年北魏拓拔珪

420年劉宋劉裕

479年南齊蕭道成

502年南梁蕭衍

557年南陳陳霸先

581年隋朝楊堅

618年唐朝李淵

907年五代梁唐晉漢周

960年北宋趙匡胤

1127年南宋趙構(gòu)

1271年蒙元忽必烈

1368年明朝朱元璋

1644年滿清順治

1912年民國孫中山

1949年中共毛澤東

          ……

 

 

 中華理念:

 

中華民族的崇高理想: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協(xié)和萬邦的世界觀

 

自強不息的人生觀

 

忠孝節(jié)義的價值觀

 

“大同世界”理念為目標,開創(chuàng)人類更美好的明天……

 

 

 

 

 

 

 

 

2)道家修身(修長生)

 

順其自然,天人合一。解決身與心、道與德的關(guān)系,追求隱逸長生。

 

 

 

① 道學經(jīng)典

 

《道德經(jīng)》、《南華真經(jīng)》等。

 

 

② 遵道修德

 

1)何為道

 

道為自然運行之法則。

 

 

2)四易法

 

不易、簡易、變易、交易。

 

3)有為法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六十四卦為現(xiàn)象生現(xiàn)象,再重生萬事萬物

 

4)無為法

 

反者道之動,從八卦返回到無極,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直至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化繁為簡、身心合一,以柔順剛、清靜無為。

坐忘心齋、物我一體,率性行道、逍遙不拘。

 

 

 成真之道

 

常人→ 素人→ 道人→ 神人→ 仙人→ 真人

 

常人:不知道法,渾噩迷糊。

  (無道無知)

素人:素樸學道,煉己筑基。

  (求道明知)

道人:遵道修為,煉精化氣。

  (修道明理)

神人:道法神通,煉氣化神。

  (行道明德)

仙人:長生自在,煉神化虛。

   (得道明化)

真人:與天同頻,陰陽元炁。

   (合道光明)

 

④  內(nèi)丹五煉:

 

1)煉已筑基:

人感先天一炁以成胎,受后天人事干擾,身心日損。為精滿、神全、氣足,需修煉筑基功夫,通過煉神、調(diào)氣、養(yǎng)精,打通任督二脈,進入煉精化氣階段。

動功以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煉形,靜功以打坐入定而萬念寂滅。

 

2)煉精化氣:

“有為”小周天工夫,分為采藥、封固、煉藥、止火四個階段。

     

3)煉氣化神:

“有為”向“無為”過渡的工夫。包括抽鉛添汞、溫養(yǎng)圣胎、移胎等。以卯酉大周天火候行乾坤交媾,是大周天工夫。

 

4)煉神還虛:

“無為”工夫。包括乳哺、溫養(yǎng)、出神、還虛等,使“陽神”能達入虛空中。

 

5)煉虛合道:

“體太虛之體以為體,便是有個太虛在”而滯著于體,故須“粉碎虛空”,“方為了當”。此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功成道備,大道成矣。

    

  

⑤ 修道八法:

 

1)守一:抱元守一,不內(nèi)耗外逸,延年益壽。

 

2)坐忘:靜坐忘身,清靜心靈,超越自我。

 

3)心齋:摒除雜念,內(nèi)心清虛純一,不為外動。

 

4)冥想:獲得深度寧靜之良好狀態(tài),心意靈合一。

 

5)吐納:吸進清炁,呼出濁氣,吐故納新,清腦解疲。

 

6)導引:刺激人體,引導氣血,通經(jīng)活絡(luò),除勞去煩。

 

7)辟谷:斷食服藥,清潔內(nèi)臟,治病健身。

 

8)煉丹:外丹煉金石,內(nèi)丹修精氣神,成仙不老。

 

 

 道教五術(shù):

 

1)修仙:修身養(yǎng)生,煉丹成仙,長生不老。

 

2)醫(yī)術(shù):針灸、方劑、推拿等治病醫(yī)術(shù),身體健康。

 

3)祝由:念咒畫符,驅(qū)邪消災,治療心病。

 

4)卜算:占卜算卦,預測未知。八字算命,推算命運。

 

5)風水:觀面相,趨吉避兇??达L水,趨利避害。 

 

 

 

 

 

 

3)佛家修心(修永生)

 

離苦得樂,了悟人生,解決困苦無明關(guān)系。追求解脫永生。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萬法皆空。(四佛?。?/span>

 

 

 大藏經(jīng)典

 

《阿含經(jīng)》、《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愣伽經(jīng)》、《壇經(jīng)》等。

 

 

 成佛之道

 

凡夫→ 僧侶→ 羅漢→ 菩薩→ 二圣→ 佛陀

 

凡夫:聞法信持,五戒十善。

僧侶:悟法修行,凈土通途。

羅漢:了脫生死,無念涅槃。

菩薩:轉(zhuǎn)識成智,自覺覺他。

二圣:明心見性,救苦救難。

佛陀:了法實相,普渡眾生

 

 

 修佛法門

 

1)凈土法門

虔信二有,依佛知見

觀像觀想,持名實相

一心念佛,帶業(yè)往生

橫超三界,大乘佛果

西方極樂,阿彌陀佛

 

2)通途法門

信解行證,戒定慧學;

四乘六度,五位四十二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二圣)

圓覺三悟,妄盡還原;

明心見性,了法實相。

 

 修學五位

1)資糧位:修福德十善。

2)加行位:修智慧四果。

3)見道位:登初地圣者。

4)修道位:十地菩薩。

5)證道位:等妙覺成佛。

 

 修行六度:

離苦得樂:從生死苦難的此岸,度到涅槃安樂的彼岸。

 

1)布施:(無?。?o:p>

心放下、不著相。舍去己有,增長善根功德。有財、法、無畏三施。治慳貪。

 

2)持戒:(無相)

心戒為真,持守戒律,常自內(nèi)省,使身心清涼。持五戒、十善業(yè)。治惡業(yè)。

 

3)忍辱:(無辱)

無生法忍,忍受困苦,內(nèi)心安住。有人為迫害、環(huán)境惡劣、修學不進等困苦。治嗔恚。

 

4)精進:(心進)

不違本心,不屈不撓,上進不懈,生長善法。有八正道、四正勤相策勵。治懈怠。

 

5)禪定:(清凈)

行坐專心,內(nèi)觀思維,使心安定。有欲界禪修,色界四禪,無色界四定。治意亂。

 

6)般若:(真智)

文字、觀照、實相三般若,真如佛智,了生命真諦,不住六識,不著五蘊。離妄,治愚癡。

 

 

 

 禪定賦能

 

1)禪定六進

 

內(nèi)觀思維,靜慮專注,溝通高維能量。

 

A、住定禪:欲界。

B、四禪地:色界。

C、四處定:無色界。

D、滅盡定:四果。

E、菩薩定:十地。

F、如來定:二覺。

 

2四禪八定

禪:靜坐,排除雜念。

定:以所觀之境,令心專注不散。

禪定:靜慮,心定下來觀察思維。

 

A、欲界修禪:

禪修:培育良好的心靈狀態(tài)。

靜坐:澄清思慮。

開始靜坐的人,心很亂,越坐雜念越多,控制不了,身體坐得歪來斜去,腰酸背痛。

a、粗心?。喉氂眯牧ΤC正身姿,減少雜念,能靜坐。

b、細心?。耗茏哉眢w,不再胡思亂想,久坐不疲勞。

c、 欲界定:心念自動平穩(wěn),能整天坐禪。

d、未來禪:能自調(diào)體內(nèi)平衡,身體不生病。能長期坐禪。

 

B、色界四禪:

a、初禪離生喜樂地:

出離欲界,無欲無毒(五欲五毒),心生歡喜快樂。無鼻、舌二識,不須分段進食。得五支:覺、觀、喜、樂、一心。

 

b、二禪定生喜樂地:

舍離覺、觀,內(nèi)心不用去思維和判斷所接觸的境界,內(nèi)靜喜樂。無眼、耳、身三識,不用語言構(gòu)思。得四支:內(nèi)靜、喜、樂、一心。

 

c、三禪離喜妙樂地:

舍掉喜心,念念分明。有正知:不用過去的回憶來判斷事情,用智慧來觀察事物的真相。得五支:舍、念、智、樂、一心。

 

d、四禪舍念清靜地:

舍掉樂,觀境心不動,呼吸停頓,意念清凈,不生妄念,不苦不樂。得四支:不苦不樂,舍樂,念清靜,一心。

 

C、無色界四定:

a、空無邊處定:

舍離色界,已無色身和物障,故空無邊沿,還有受、想、行、識的作用。

 

b、識無邊處定:

拋舍空想,只保持現(xiàn)前一念知覺的心識。發(fā)現(xiàn)無量無邊過去和未來的心識,即識無邊處定。

 

c、無所有處定:

舍去識想,一心定在無所有的法塵中,觀想在無所有法。還有第六識。

 

d、非想非非想定:

舍一切有,無所有。要進入沒有想,也沒有無想。即是非想非非想處定。還有細微的第六識(但不知),有七、八心識在作用。“恒心識”。

空無邊處定是空想,識無邊處定是識想,無所有處定是無想。非想非非想是沒有想。

 

 離妄開悟

 

1)離妄三法

 

A、離相觀空

非我遠離,旁觀無住。

 

B、以幻除幻

逆向思維,撥妄返正。

 

C、呼吸禪定

專心數(shù)數(shù),呼住起吸,中息見性。

 

2)開悟十字

性:生心之處

念:當下緣心

心:能生萬法

想:心中著相

相:目中有木

業(yè):念念相續(xù)

苦:愛憎時執(zhí)

空:得失無住

悟:吾找回心

佛:人弗心念

 

 

 生命實相

 

1)自性(本如不動、虛空清凈、性德具足、不生不滅、一真法界、法身)→緣心(境見想念、能生萬法)。

 

2)本心(真我、覺知)→森羅萬象(無邊無量、無實無虛)→無住無我(當生即滅、隨緣無?。?rarr;如來普(無量功德、隨愿出入、化身)→清凈自在(無得無染、法界無為、變異生命、四圣法界)。

 

3)妄心(假我、著相)→幻化虛相(鏡中之像、夢中之境)→六根生塵(幻相當真、業(yè)力習性、報身)→ 六識分別(能所二元、愛憎取舍)→痛苦煩惱(生老病死、世間有為、分段生命、六道凡界)。

 

4)如法修行

六道眾生分段生死預定,因自編自導自演造業(yè),受無明果報而痛苦煩惱。應無所住而行于日常生活,離苦得樂。聞法信持,發(fā)心修行,離妄還,明心見性,了悟成佛。

 

 

 

 

 

 

4)中醫(yī)療養(yǎng):(修健康)

 

醫(yī)理藥方,治病養(yǎng)生,解決疾病傷痛關(guān)系,追求身心健康。

  

① 中醫(yī)名著

 

《黃帝內(nèi)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本草綱目》等。

 

 

 內(nèi)經(jīng)概要

 

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病生于氣,不妄作勞。

 

1)上古天真論:

先天精氣,順應自然。女重養(yǎng)血,男重固精。節(jié)制欲望,身心調(diào)和。

         

2四氣調(diào)神論:

生長收藏,天人相應。春肝夏心,秋肺冬腎。寒熱溫涼,互補調(diào)和。

 

3陰陽應象論:

陰陽為本,互根互用。表陽內(nèi)陰,腑陽臟陰。陰陽平衡,動態(tài)調(diào)和。

 

 

③ 核心理論

 

1)陰陽五行

A、陰陽:萬物對立、統(tǒng)一、轉(zhuǎn)化(如寒熱、虛實),強調(diào)動態(tài)平衡。

B、五行:描述自然和人體相互作用關(guān)系,如臟腑對應,相生相克。

 

2)氣血津液

維持生理功能

 

A、氣:生命活動的動力。

B、血:營養(yǎng)載體。

C、津液:體液統(tǒng)稱。

 

3)五臟六腑

A、五臟:心、肝、脾、肺、腎。

B、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4)經(jīng)洛氣脈

A、經(jīng)洛:氣血運行的通道。

B、氣脈:氣血運行狀況和人體臟腑功能的信息。

 

 

 

 

 

 

④ 四診合參

綜合判斷病因、病機

 

1)望:面色、舌象。

2)聞:氣味、聲音。

3)問:病史、癥狀。

4)切:脈診。

 

 

⑤ 中醫(yī)療法

 

1)中藥:使用天然藥物(植物、礦物、動物)配伍方劑,內(nèi)外服用,預防與治療疾病。

 

2)針炙:通過針刺、艾炙,刺激穴位,調(diào)節(jié)氣血。

 

3)推拿:運用各種不同手法,作用于人體特定部位、穴位,以疏通經(jīng)絡(luò),調(diào)整臟腑,調(diào)和氣血,平衡陰陽,防治疾病。

 

4)拔罐:以罐為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式,產(chǎn)生負壓吸附表面的外治法。

 

5)刮痧:使用牛角、砭石等,加油潤滑,在體表相應部位進行刮擦的外治法。

 

 

⑥ 保健養(yǎng)生

 

心情愉悅、健身食療。

 

1)自信達觀

開朗豁達,人生智慧。

 

2)體育健身

增強體質(zhì),身體健康。

 

3)食療保健

科學配方,營養(yǎng)飲食。

 

4)低欲養(yǎng)生

簡單生活,養(yǎng)生延年。

 

 

 

 

 

5)諸子學說:

 

① 農(nóng)家富足

 

耕作生產(chǎn),豐衣足食,解決生與亡、貧與富的關(guān)系,追求富足均平。

 

 墨家兼愛

 

愛非攻,節(jié)用重勞。解決人與物、貴與賤的關(guān)系,追求博愛平等。

 

 法家治亂

 

惡管教,嚴刑峻法。解決善與惡、亂與治的關(guān)系,追求富國強兵。

 

 兵家和平

 

彼知己,上兵伐謀,解決戰(zhàn)爭勝敗關(guān)系,追求正義和平。

 

⑤ 陰陽家規(guī)律

 

天文地理,陰陽五行,了解人類與自然旳關(guān)系,探求宇宙規(guī)律。

 

 藝術(shù)家娛情

 

對立統(tǒng)一,表情達性,為精神娛悅服務(wù)。追求美好生活。

 

 縱橫家捭闔

 

出謀劃策,縱橫捭闔,為成功立業(yè)服務(wù),追求人生輝煌。

 

 

 鬼谷八術(shù):

 

1)捭闔:分化拉攏,陽開陰合。

 

2)反應:反復刺探,應證信息。

 

3)內(nèi)楗:拉近關(guān)系,情投意合。

 

4)抵罅:堵塞漏洞,防患未然。

 

5)飛箝:威脅利誘,激勵挾制。

 

6)忤合:利弊相依,靈活應變。

 

7)揣摩:揣度實情,投其所好。

 

8)權(quán)謀:權(quán)變謀略,陰謀陽成。

 

 

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1)目標:

徹底解放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全人類。(消滅階級,命運共同體)

 

2內(nèi)容:

A、哲學:

辯證和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出真知)

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物質(zhì)與意識)

 

B、政治經(jīng)濟學:

社會生產(chǎn)活動的組織和管理。

公有制/計劃經(jīng)濟。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共同富裕。

 

C、科學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本質(zhì)、性質(zhì)、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理論。(哲科思維)

 

3來源:

吸收人類自然、思維、社會三大科學之優(yōu)秀成果而創(chuàng)立。

 

 

 

 

 

 

6)文藝修養(yǎng)

文才風流,表情達性。

抒情達意,美化生活

分享知識、技能、思想。

 

① 文學體裁

 

詩經(jīng)、楚辭、漢賦、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② 現(xiàn)代體裁

 

詩歌、戲曲、散文、小說。

 

 文章體裁

 

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說明文。

 

 撰寫文章

 

1)頂層設(shè)計:(提綱)

命題、分段、內(nèi)容。

 

2)系統(tǒng)表達:(完整)

論點、論據(jù)、論證。

 

3)作品格局:(學養(yǎng))

個人、大眾、普世。

 

4)作品水平:(圓滿)

自洽、他洽、通洽。

 

 

琴棋書畫

文藝素養(yǎng),興趣高雅。

 

 詩詞歌賦

學識淵博,文采風流。

 

藝術(shù)欣賞

碩學高智,陶冶情操。

 

 收藏精品

品鑒藝術(shù),傳承文化。

 

 

 

 

 

 

 

四、生衍之道

 

 

(一)人類文化

    

1、何為文化

文化是人對自己、對自然界實施的意志化,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與精神之和。

 

關(guān)乎人文,化成天下。

 

 

2、文化差異

 

生存環(huán)境,謀生手段,思維方式,知識結(jié)構(gòu)

 

3、文化人格

 

信仰取向,道德崇尚,認知范圍,技能素養(yǎng)。

 

4、文化體系

 

1)生命觀(從那來)

 

由物所化,由神所創(chuàng),由心所現(xiàn) ,由炁所生。

 

2)人生觀(我是誰)

 

動物個體,神之奴仆,靈體全息,萬物之靈。

 

3)價值觀(去那里)

 

財富快樂,天堂極樂,成佛涅槃,達道成圣。

 

4)世界觀(時空觀)

 

三維一世,二世三界,法界諸天,陰陽二世。

 

5)行為模式(怎樣做)

 

猜想驗證,禮拜祈禱,誦經(jīng)坐禪,祭祀打醮。

 

6)表達范式(做文化)

 

著作、教化、研討、傳承。

 

心學:體認性表述(內(nèi)證法,直接揭示)

哲學:概念性表述(意識、理念、建模)

科學:邏輯性表述(外證法,猜想驗證)

 

 

5、 認知體系

 

認知是認清知行,人做(賺)不到認知以外的事(錢)。

 

西方認知,橫向向前看現(xiàn)象。

東方認知,縱橫性相雙開向后看內(nèi)觀。

 

人類無法掌握真理,所有的認知都是人文理念構(gòu)建的模型,只在相應范圍內(nèi)自洽、他洽、通洽,非自然真知。

 

 

6、三教文化

 

縱觀人類歷史,萬年以來,在地球上創(chuàng)造了三教五學的燦爛文化:物教物性之哲科,神教靈性之諸神,心教心性之佛易,三教互存,各美其美。

 

 

7、五學

 

科學實證,哲學思辨,神學信仰,佛學印心,易學天道。五學多元,共融精進。

 

1)科學:

 

感性物識,假設(shè)實驗,分科求證。

 

科學體系:科學精神,研究方法,邏輯思維,科學知識,科研成果,時空之觀。

 

2)哲學:

 

理性意識,思考構(gòu)模,追問現(xiàn)象。

 

哲學體系: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形而上學,認識本論,倫理美學,生命演化。

 

3)神學:

 

靈性神識,生死歸宿,祈求庇佑。

 

神學體系:超能超驗,感知靈驗,信仰神靈,修為求佑,救贖信眾,神學思想。

 

4)佛學:

 

空性心識,離苦得樂,證道渡生。

 

佛學體系:因果循環(huán),中觀空性,禪悟見性,圣界自在,世間無明,命由己造。

 

5)易學:

 

隱性炁識,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易學體系:天道無為,地道有為,人道道德,易道源流,易傳釋義,人生之卦。

 

 

8、文明社會

 

人類偉大,構(gòu)建宇宙時空,認知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開創(chuàng)了高度文明化的社會,給人們帶來歡樂、美好與災難。

 

 

 

 

 

(二)文明進化

 

1、人類文明

 

文明是文化生存結(jié)構(gòu),使人脫離野蠻行為之規(guī)章制度、風俗習慣、心理觀念、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有物質(zhì)和精神文明。

 

1)中華文明

 

炎黃會盟之要為共和,開啟父系文明社會。

 

家庭結(jié)構(gòu)為姓氏共和,社會結(jié)構(gòu)為百姓共和,國家結(jié)構(gòu)為家國共和,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為皇民教共和。

 

共和具有開放性,融通性,平衡性,穩(wěn)定性。倡導“天下大同”引領(lǐng)東方社會幾千年的繁衍發(fā)展。

 

2)西方文明

 

西方哲科文明,以自由、民主、物欲促進資產(chǎn)利益最大化,和神教排他對立紛爭,使世界動蕩不安

 

 

 

2、文明問題

 

 1)人類思想家

探索宇宙真理,揭示事物本質(zhì),構(gòu)建思維模式,形成思想體系,推進人類社會文明化。

 

 

2)文明化是智人求存方式,文明程度越高,社會發(fā)展越快,人類自身會越弱化,反而危機越大。但源于自然規(guī)律,而無法改變。

 

3文明進程

人類文明化從舊石器時期(100萬年)→ 新石器時期(10000多年)→農(nóng)牧時期(3000多年)→ 工業(yè)化時期(300多年至今)→ 當代信息化(預計<100年)→ ?

 

4)人類文明化越快越高級,社會越不安全,則生存越不穩(wěn)定,那人類要如何生衍

  

 

3、文明災難

 

1)人類欲望無邊,過度追求自由放縱的生活。特別在工業(yè)化以來的短短幾百年間,不斷索取和破壞有限的地球資源,并大量食用人為制造的科技產(chǎn)品,引發(fā)諸多生態(tài)災難和疑難疾病……

 

2)更有發(fā)動戰(zhàn)爭,研制生化病毒和核能等大殺生武器,若再無道德和法規(guī)約束,自然災難和人為災難隨時會降臨地球,致使本期人類文明過早、過快終結(jié)。

 

 

4、衍生之法

 

目前人類已危在旦夕(如救頭燃),在當世多元文化中,必須要相互尊重、取長補短、求同存異、相互包容、和平相處、互存共榮。以中華“大同世界”理念為共進目標,才能在地球上持續(xù)繁衍生存……  

 

 

 

 

 

)順道而為

 

1、圣賢思想

 

1) 人性善惡為社會進化之源,人之自由、欲望為人類滅絕之源,社會進化越快,滅絕越快,但源于人性本身而無解。

 

2)儒、道、佛三教之修行(明了自然、順道而為),使文明化進程減緩。圣賢思想皆反動,為延緩人類在地球上滅絕時間。

 

2、回歸自然

 

1)人源于宇宙,降臨地球借父母生身(感恩雙親生養(yǎng)),體驗人間游戲,實現(xiàn)靈魂高升,與自然達到合一狀態(tài),如滴水歸海,擁有無限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

 

2)人間的事業(yè)、財富、成功只是悟道修行的工具(感恩眾生成全)、副產(chǎn)品,不須入戲太深,而染無明困苦。借假修真,提升心性,脫胎換骨,成就靈魂高升,回歸自然。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3、思境之至

 

“一變無”,人的思想覺悟與精神修養(yǎng)所達到的最高程度和邊界。

 

1)“一”無對立

一即一切,一切入一,善惡不分,仁者無敵,太極陰陽。

 

2)“變”是無常

世事無常,時易即變,當生即滅,成住壞空,性空無住,無常是常。

 

3)“無”中生有

無極生太極,意識生事物,思想定行動,無即無限…自然規(guī)律。

 

 

 

 

 

 

 

 

)傳家風范

 

1、家教信仰

中國人可以不信佛教、道教,但不可以無“家教”。

 

2、家教之本

孝悌仁愛,自強精進,健康快樂,無妨無害。

 

3、理想家規(guī)

勤儉和睦,耕讀孝悌。

 

1)勤儉之能

勤勞節(jié)儉,一勤無難事。

 

2)和睦之家

溫和友愛,家和萬事興。

 

3)耕讀之風

耕業(yè)精進,耕讀傳家久。

 

4)孝悌之義

孝順敬愛,百善孝為先。

 

4、不孝有三

陷親不義,游手好閑,不婚不育

 

5、無后為大

做絕事,無善后。

 

6、自強厚德

自強不息,天道酬勤。

厚德載物,福澤綿長。

 

 

 

 

 

 

 

(五)美好人生

 

1、 生意之悟

 

1生財

生意者,生財之意也,取利益。

 

2生活獲樂

生意者,生活之意也,獲得快樂。

 

3生命共和

生意者,生命之意也,共建和諧。

 

4人生創(chuàng)值

生意者,人生之意也,創(chuàng)造價值。

 

 

2、覺醒人生

 

1心態(tài)平衡:

不計得失,陰陽互補。 

 

2活在當下:

心存正念,來往不住。 

 

3喜樂自在:

心明境清、外擾不侵。 

4了知事物:

洞察本質(zhì),直達真相。 

 

5把握

命理清晰,自主命運。

 

6安享人生

惜緣惜命,隨順自然。

 

 

3、文終祝福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

人生百態(tài),適者為佳。

仁義平和,無妨無害。

美美與共,各天命。

 

粗識淺,請君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