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顧愷之畫論:東晉《論畫》
傳神,以形寫神,骨法,用筆,用色,置陳布勢,模寫要法。
二、謝赫六法:南齊《畫品》
1、氣韻生動:把對象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生動活潑,活靈活現(xiàn)。
2、骨法用筆:繪畫用筆技法,運用線描恰當表達對象的形體和質(zhì)感。
3、應(yīng)物象形:順應(yīng)事物的本貌、準確地用造形手法描繪出對象的形狀。
4、隨類賦彩:以色貌色,隨對象、時間、地點的變化,賦予真實、恰當?shù)纳省?/span>
5、經(jīng)營位置:構(gòu)思構(gòu)圖,立意定景,置陳布勢,講究章法。
6、傳移摹寫:傳承與借鑒,立于傳統(tǒng)、變化創(chuàng)新。臨摹經(jīng)典作品,寫生學(xué)習(xí)大自然。
三、荊浩六要:五代后梁《筆法記》
1、氣者:氣度靈氣,心隨筆運,一氣呵成。 2、韻者:韻味神韻,隱跡立形,備儀不俗。
3、思者:置陳布勢,刪繁立主,遷想妙得。 4、景者:應(yīng)物象形,隨類賦彩,搜妙創(chuàng)真。
5、筆者:骨法用筆,勾勒皴擦,質(zhì)形生動。 6、墨者:墨分五色,渲染烘托,豐韻自然。
四、黃休復(fù)四品:北宋《益州名畫錄》
1、逸品:筆墨精簡,意趣具足。
2、神品:筆墨精湛,神合自然。
3、妙品:筆墨精妙,得心應(yīng)手。
4、能品:筆墨寫實,恰當表現(xiàn)。
五、風格: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特色和創(chuàng)作個性。
1、個人風格:曹衣出水、吳帶當風,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馬一角、夏半邊。
2、時代風格:漢魏六朝“跡簡而意談”。初唐“雄渾壯麗”,晚唐“清麗而漸漸薄”。
六、流 派:由 一 批 風 格 相 近 的 畫 家 所 形 成 。
“密體”顧愷之,“疏體”張僧繇,“吳裝”吳道子。荊浩、關(guān)仝北方山水。
董源、巨然南方山水。“浙派”戴進、吳偉。“吳門派”文征明、沈周。
董其昌“松江派”。南宗文人畫,北宗院體畫。南頓北漸。
七、黃公望作畫四大要:元《寫山水訣》
邪是用筆不正,筆力柔媚。 甜是濃郁軟熟,無內(nèi)在美。
俗是意境平凡,格調(diào)不高。 賴是泥古不化,專事摹仿。
八、沈宗騫畫有五俗:清《芥舟學(xué)畫編》
氣俗者筆意窒滯,墨氣昏暗。韻俗者片白片墨,筆墨無趣。筆俗者呆筆如刷,妄生圭角。圖俗者非賢非雅,諛頌繁華。格俗者平鋪直敘,千篇一律。
九、汪之元畫有六病:清《天下有山堂畫藝》
筆力柔媚,神情散漫,源流不清,體格粗俗,心手相戾,未成自炫。
十、元•饒自然《繪宗十二忌》:
1、布置迫塞:意在筆先,上下空間,四傍疏通。 2、遠近不分:遠近高低,大小得宜,遠淡近濃。
3、山無氣脈:主山起伏,氣脈相連,形勢映帶。 4、水無源流:泉出于山,溪澗水口,寒灘跳波。
5、境無夷險:箤兀平遠,縈迴空闊,一圖一意。 6、路無出入:透見遮斷,漸露隱藏,路徑分明。
7、石止一面:皴法不一,有頂有腳,分棱分面。 8、樹少四枝:生崖纏錯,生坡高直,枝生多向。
9、人物佝僂:描畫點鑿,衣冠軒昂,意態(tài)閑雅。10、樓閣錯雜:重樓疊閣,角連拱接,分明不亂。
11、滃淡失宜:水墨設(shè)色,墨沈滃淡,淺深得宜。12、點染無法:設(shè)色輕重,金碧皴染,人樓粉襯。
十一、清•原濟《石濤畫語錄》:
分疆三疊: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 明隔二段:景在下,云在中,山在上。
十二、盛大士畫有四難:清《溪山臥游錄》
筆少畫多,境顯意深,險不入怪,結(jié)構(gòu)自然。
十三、郭熙“三遠”:北宋《林泉高致》
山三遠:高遠者自山下而仰山顛,色清明,勢突兀。
深遠者自山前而窺山后,色重晦,意重疊。
平遠者自近山而望遠山,色明晦,意沖融縹緲。
人三遠:高遠者明瞭不短,深遠者細碎不長,平遠者沖淡不大。
十四、荊浩“六無”:五代后梁《山水節(jié)要》
遠山無皴,遠水無痕,遠林無葉,遠樹無枝,遠人無目,遠閣無基。
十五、王樹林“四視”:仰視心恭,俯視心慈,平視心直,側(cè)視心快。
十六、范璣對立統(tǒng)一“十一法則”:清《過云廬畫論》
1、賓主:山水云煙,主顯賓輔,主次序定。
2、呼應(yīng):方位形神,畫內(nèi)畫外,相互顧盼。
3、開合:始終先后,開創(chuàng)合收,收放自如。
4、虛實:山實水虛,空白即畫,虛實相生。
5、藏露:露多淺薄,藏多妙得,形無意現(xiàn)。
6、繁簡:繁中置簡,畫簡意深,簡潔乃貴。
7、疏密: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密相間。
8、縱橫:橫豎多層,相互而破,無順之弊。
9、參差:高下參差,齊而不齊,自然之態(tài)。
10、動靜:靜存于心,動存于手,靜中有動。
11、奇正:奇奧平正,平淡別趣,奇安相輔。
十七、設(shè)色論:又叫丹青,隨類賦彩,以色貌色。
1、主要顏色有:朱、赤、黃、綠、白、赭、黑、墨等。
2、國畫多用對比色:工筆畫有石青、石綠、朱砂。寫意畫有花青、赭石。
3、皇家用色為:正黃、正紅。也喻喜慶、富貴。
4、冷暖色種:紅、橙、黃屬暖色,青、綠、紫屬冷色。緋色是熱,碧色為寒。暖日涼星。
5、五色五方:東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黃。古代此五色為正色。其余為間色。
6、設(shè)色即用筆、用墨之意。以補筆墨不足,顯筆墨之妙處。
7、畫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色之不可奪墨。色不礙墨,色墨交融。
8、墨以破用而生韻,色以清用而無痕。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
9、設(shè)色不以深淺為難,難于彩色相和,神氣生動。艷而不俗,淡而不薄。“妙超自然”。
10、冬景借地為雪,要溥粉暈山頭。
11、水色:春綠、夏碧、秋青、冬黑。
12、凡天及水色,盡用空青,競素上下以映日。
13、“金碧山水”“青山綠水”都是把握自然界的一種主色來處理。
14、唐代為色彩鼎盛時期:絢麗之極,五代歸于平淡。
15、春景欲其明媚,夏景欲其蔥翠,秋景欲其明凈,冬景欲其暗淡。
16、丹青竟勝,反失山水之真容;筆墨貪奇,多造林丘之惡境;怪癖之形易作,作之一覽無余;尋常之景難工,工者頻觀不厭。
十八、筆法論:骨法用筆,用筆之法。
1、筆以立其形質(zhì),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
2、筆為主導(dǎo),墨隨筆出。筆為畫之骨,墨為畫之肉。
3、筆法有勾、勒、皴、擦、點等,下筆有輕重,疾徐,偏正,曲直變化等。
4、用筆鉤勒輪廓:剛硬挺拔,繚繞婉轉(zhuǎn),柔和秀逸,曲折頓挫。重筆者有:倪瓚,沈周,弘仁等。
5、墨法有烘、染、破、積、潑等,用墨有干、濕、濃、淡、焦分五色。
6、用墨渲染明暗:水墨淋漓,濃淡干濕,烘染托暈,煙云縹緲。重墨者有吳鎮(zhèn)、龔賢、李可染等。
7、中鋒用筆:中鋒圓筆,筆鋒乃藏,沉穩(wěn)圓活,古樸厚實。龔賢、董其昌用中鋒。
8、側(cè)鋒用筆:側(cè)鋒偏筆,意于筆尖,利若铓刃,筆法秀峭。倪云林,黃子久用側(cè)鋒。
9、用筆之道:務(wù)欲去墨軟而尚挺拔,除鈍滯而貴輕雋,絕浮滑而致沉著,離俗氣而親風雅。
10、用筆之法,在于心靈手敏,意到筆隨。剛中帶柔,能收能放。不為筆使,自然而然。
11、用筆之時,意在筆先,意到而筆不到之為到也。筆到而意不到為不到也。筆數(shù)愈減而神愈全。
12、逸筆之畫,筆似近而遠,似無而有,嫩處如金,秀處如鐵。
13、用筆貴不動指,以運腕引氣,氣到便力到,使筆中有物,沉著有力。
“筆力能扛鼎”,雄厚而又有氣概之感。
14、 用筆起訖: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橫排側(cè)出,橫掃逆排。左盤右旋,重落輕提。
偏鋒側(cè)出,筆隨鋒向,承接連綿。小章巨幅,粗勒細鉤。
15、筆細則嫩,然有極老筆氣。筆粗則老,然有極嫩筆氣。無定法。
16、退筆,禿筆也非定為蒼老,力隨意到,心手相應(yīng),火候自可成也。
17、用筆妙有虛實:虛則意靈,實則厚重,虛實相間,生動有機,筆盡而意無窮。
18、筆著紙上,力輕則浮,力重則鈍,疾運則滑,徐運測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曲行則若鋸齒。
19、濕筆難工,干筆易好。濕筆易流于薄,干筆易于見厚。濕筆渲染費工,干筆點曳便捷。
20、用筆忌滑,忌軟,忌硬,忌重而滯,忌率而溷,忌明凈而膩,忌叢雜而亂。
21、古大家荒率,蒼莽之氣,皆從干筆皴擦中得來。
22、凡描枝柯、葦草、樓閣、舟車之類、運筆使巧。山石、坡崖、蒼林、老樹運筆宜拙。
23、皴筆之法:濃筆宜分明,淡筆宜骨力,繁筆宜檢靜,簡筆宜沉著,濕筆宜爽朗,燥筆宜潤澤。
24、筆潤者享富,筆枯者食貧,枯而潤清者貴,濕而粗漏者賤。
25、北宋人千丘萬壑,無一筆不減。元人枯枝瘦石,無一筆不繁。
26、衛(wèi)夫人曰: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十七、筆法論:骨法用筆,用筆之法。
1、筆以立其形質(zhì),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
2、筆為主導(dǎo),墨隨筆出。筆為畫之骨,墨為畫之肉。
3、筆法有勾、勒、皴、擦、點等,下筆有輕重,疾徐,偏正,曲直變化等。
4、用筆鉤勒輪廓:剛硬挺拔,繚繞婉轉(zhuǎn),柔和秀逸,曲折頓挫。重筆者有:倪瓚,沈周,弘仁等。
5、墨法有烘、染、破、積、潑等,用墨有干、濕、濃、淡、焦分五色。
6、用墨渲染明暗:水墨淋漓,濃淡干濕,烘染托暈,煙云縹緲。重墨者有吳鎮(zhèn)、龔賢、李可染等。
7、中鋒用筆:中鋒圓筆,筆鋒乃藏,沉穩(wěn)圓活,古樸厚實。龔賢、董其昌用中鋒。
8、側(cè)鋒用筆:側(cè)鋒偏筆,意于筆尖,利若铓刃,筆法秀峭。倪云林,黃子久用側(cè)鋒。
9、用筆之道:務(wù)欲去墨軟而尚挺拔,除鈍滯而貴輕雋,絕浮滑而致沉著,離俗氣而親風雅。
10、用筆之法,在于心靈手敏,意到筆隨。剛中帶柔,能收能放。不為筆使,自然而然。
11、用筆之時,意在筆先,意到而筆不到之為到也。筆到而意不到為不到也。筆數(shù)愈減而神愈全。
12、逸筆之畫,筆似近而遠,似無而有,嫩處如金,秀處如鐵。
13、用筆貴不動指,以運腕引氣,氣到便力到,使筆中有物,沉著有力。
“筆力能扛鼎”,雄厚而又有氣概之感。
14、 用筆起訖: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橫排側(cè)出,橫掃逆排。左盤右旋,重落輕提。
偏鋒側(cè)出,筆隨鋒向,承接連綿。小章巨幅,粗勒細鉤。
15、筆細則嫩,然有極老筆氣。筆粗則老,然有極嫩筆氣。無定法。
16、退筆,禿筆也非定為蒼老,力隨意到,心手相應(yīng),火候自可成也。
17、用筆妙有虛實:虛則意靈,實則厚重,虛實相間,生動有機,筆盡而意無窮。
18、筆著紙上,力輕則浮,力重則鈍,疾運則滑,徐運測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曲行則若鋸齒。
19、濕筆難工,干筆易好。濕筆易流于薄,干筆易于見厚。濕筆渲染費工,干筆點曳便捷。
20、用筆忌滑,忌軟,忌硬,忌重而滯,忌率而溷,忌明凈而膩,忌叢雜而亂。
21、古大家荒率,蒼莽之氣,皆從干筆皴擦中得來。
22、凡描枝柯、葦草、樓閣、舟車之類、運筆使巧。山石、坡崖、蒼林、老樹運筆宜拙。
23、皴筆之法:濃筆宜分明,淡筆宜骨力,繁筆宜檢靜,簡筆宜沉著,濕筆宜爽朗,燥筆宜潤澤。
24、筆潤者享富,筆枯者食貧,枯而潤清者貴,濕而粗漏者賤。
25、北宋人千丘萬壑,無一筆不減。元人枯枝瘦石,無一筆不繁。
26、衛(wèi)夫人曰: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二十、人物畫論:
1、人物畫側(cè)重“神識風采”之美,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神情氣質(zhì)。寫真,寫心,肖品。
2、人物畫主張“以形寫神”,抓住傳神之眼神、手勢、身姿和重要細節(jié)。
詳于傳情之面部手勢而略于衣冠,詳于人物活動及其顧盼呼應(yīng)而略于環(huán)境等。
3、人物畫既要狀物傳神,又要抒情達意,還要顯現(xiàn)個人風格。其難至程度遠勝于山水花
鳥畫。顧愷之曰“凡畫,人最難”也。
4、人物畫按題材分為:人物、道釋、仕女、寫真等支科。
描寫歷史故事與現(xiàn)實人物者稱人物。 描寫仙佛僧道者稱道釋。
描寫婦女者稱仕女。 描寫人物肖像者稱寫真。
5、人物畫以畫法樣式分為:工筆、寫意、潑墨、白描、吳裝等??坍嫻ぜ毠蠢罩呙すP。畫法洗練縱逸者名簡筆或?qū)懸?。畫風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潑墨。純用線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以線描為主略施淡彩于頭面手足者名吳裝。
6、“細密精致而絢麗”以顧愷之、陸探微為代表之“密體”?!堵迳褓x圖》
7、“跡簡意淡而雅正”以張僧繇為代表的簡練概括之“疏體”?!堆┥郊t樹圖》
8、“落筆生風”以吳道子創(chuàng)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之“吳裝”?!栋耸呱裣蓤D》
9、中國人物畫:仕人風骨,紅袖飄香,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千年陳跡,晃如隔日。
10、神會洛水之女神,意游熙載之夜宴,心馳渭水之麗人,情駐杏園之雅集。
二十一、山水畫論:
1﹑山水畫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有樹、山石、水(山泉瀑布)、云霧等意象。
烘托出“無聲詩”的意境:有骨、有肉、有氣、有神、有節(jié)、有情。
2﹑山水畫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講究經(jīng)營位置和表達意境:運用以觀察、體驗、布局、取勢、
渲染等手法和完整的筆墨技巧。產(chǎn)生出獨特的藝術(shù)享受。
3、山水畫創(chuàng)作:“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山水當“可居可游”。把真景
化成意中之境:群峰疊翠,曲折轉(zhuǎn)合,幾株小樹,一抹遠山,半間草亭,在心中流動。
4、點景人物多以彈琴、吟詩、觀瀑、聽泉的場面。神往山水中的人物,游弋于自然之中。
5、潑墨山水以樹石近景為表現(xiàn)主體,寄愛情、情操,思緒于山川、人物。
描繪景物、抒發(fā)感情、表達思想、陶冶性情,給人以精神感染。
6﹑展子虔《游春圖》始開青綠山水畫之源。古樸典雅,拙未于巧。
7、李思訓(xùn)、李照道開創(chuàng)“金碧青綠山水”《江帆樓閣圖》、《明皇幸蜀圖》。
8、荊浩、關(guān)仝,主“圖真”創(chuàng)山石皴法,北派山水畫代表人物?!犊飶]圖》、《關(guān)山行旅圖》。
9、董源、巨然是南方山水畫派的開創(chuàng)者?!稙t湘圖》、《秋山問道圖》。
10、蘇東坡寫意,米家父子寫心。馬遠畫一角,夏圭寫半邊。
11、山水畫融自然于胸中:“浮云高士跡,枯木道人心”。
12、天人合一的山水精神,物我兩忘的至高境界。放浪形骸于四海,納天地百川于我胸。
二十二、 花鳥畫論:(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
1、花鳥泛指各種動植物,以花草、鳥獸和昆蟲為題材的統(tǒng)稱。
2、工筆花鳥畫具有工整細致、富麗堂皇的藝術(shù)特點。
3、寫意花鳥畫放縱、簡練,重筆墨情趣,寄情寓意,畫中有詩。
4、水墨色彩花鳥畫分類:
設(shè)色花鳥畫:上色,一般較鮮艷。水墨花鳥畫:直接用水墨作畫,一般不上色。
潑墨花鳥畫:畫風簡練,表現(xiàn)人的思想情感,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境界。
白描花鳥畫:用簡練的墨線勾勒出花鳥形狀,突出其神韻,不著色或略施淡墨。
沒骨花鳥畫: 直接用顏色畫成花葉沒有筆骨。先用墨線勾出線條,后施以濃墨蓋住墨線。
5、花鳥畫發(fā)展出一種運用比、興、喻、借等手法,通過典型特征的花鳥,寄托人主觀情
感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形式。
6、花鳥畫以寫生為基礎(chǔ),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為目的。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的生活遭遇、
思想情感的某種聯(lián)系,再加以藝術(shù)的夸張強調(diào),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7、選用牡丹、芙蓉、錦雞、瑞鶴等彰顯高貴榮華。
8、選用有君子氣概的梅、蘭、竹、菊來表達人格。
9、“黃家富貴”發(fā)展了勾勒彩暈的畫法。用筆工細,用墨淺淡,工整艷麗。《寫生珍禽圖》
10、“徐熙野逸”偏于寫意性,重水墨,重意境,重筆跡,超脫淡逸?!队裉酶毁F圖》
11、韓幹《照夜白圖》 韓滉《五牛圖》 趙佶《芙蓉錦雞圖》 文同《墨竹圖》
12、 鶯歌燕舞間,是人心靈的感觸:鳥語花香處,是人情感的共鳴。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